三十而立学戏曲?这几种剧种让你轻松入门
30岁学什么戏曲好点呢
三十而立学戏曲?这几种剧种让你轻松入门
三十岁骨头都硬了,还能学戏曲?这样的质疑声可能让许多心怀舞台梦的成年人望而却步。殊不知,在戏曲百花园中,有些剧种恰恰需要人生阅历的沉淀才能唱出韵味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而立之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戏曲门类。
一、黄梅戏:生活化的艺术表达
黄梅戏素有戏曲界的民谣之称。其唱腔清丽婉转如溪水流淌,道白自然亲切似邻里闲谈。《天仙配》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经典唱段,旋律朗朗上口,即使没有声乐基础也能快速掌握。笔者接触过一位32岁的银行职员,每天通勤路上哼唱黄梅调,半年后竟能完整演绎《女驸马》选段。这种源于田间地头的艺术形式,对肢体动作的要求相对宽松,注重生活化的情感表达,特别适合工作繁忙的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学习。
二、越剧:都市白领的诗意栖居
越剧的文人气质与都市白领的精神追求不谋而合。水袖轻扬间,《红楼梦》的缠绵悱恻、《梁祝》的凄美绝恋被演绎得淋漓尽致。上海某越剧团的成人班学员中,近七成是25-35岁的职业女性。她们白天是雷厉风行的职场精英,夜晚换上绣花褶裙,在吴侬软语中寻得心灵慰藉。越剧的声腔讲究字正腔圆,其实正与普通话发音规律相通,只要掌握呼吸技巧,办公室白领也能唱出江南韵味。
三、评剧:市井烟火的生动演绎
如果说昆曲是工笔重彩,评剧就是鲜活灵动的风俗画。这个诞生于市井街头的剧种,带着天然的烟火气。《花为媒》中报花名的俏皮,《杨三姐告状》里的泼辣,都需要生活阅历才能精准拿捏。北京某社区戏曲社的评剧票友张先生,正是将三十年人生际遇融入表演,把《秦香莲》中的包拯演得入木三分。评剧的唱腔接近口语化,身段动作生活化,特别适合性格开朗、善于观察生活的学习者。
戏曲艺术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梅兰芳38岁创编《太真外传》,程砚秋28岁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派唱腔。选择适合自己的剧种,就像挑选合脚的舞鞋——黄梅戏让你在生活节奏中起舞,越剧为心灵开辟诗意空间,评剧则能释放市井智慧。重要的是找到那份戏比天大的热爱,毕竟在戏曲的世界里,每个年龄都有独特的绽放方式。不妨走进剧场,感受不同剧种的魅力,或许转角就能遇见属于自己的那出好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