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而戏:成年人学戏曲的另类打开方式
30岁学什么戏曲
三十而戏:成年人学戏曲的另类打开方式
在写字楼林立的CBD,一位西装革履的投行经理下班后换上水袖;手术室的无影灯熄灭后,主刀医生对着镜子练习兰花指;程序员的键盘声里,偶尔会漏出几句韵味十足的海岛冰轮初转腾...这不是魔幻现实,而是当代都市里真实上演的戏曲人生。
一、而立之年的戏曲启蒙
很多人对学戏曲存在认知误区:必须从小坐科、要会翻跟斗、得吊着嗓子练功。但现代戏曲教育早已突破传统模式,国家京剧院推出的京剧周末班里,80%学员是25-45岁的职场人士。上海越剧院开设的成人工作坊中,有带着孩子来旁听的母亲,最终自己成了正式学员。
笔者采访的京剧票友陈先生分享:32岁那年陪客户看《霸王别姬》,虞姬舞剑那段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。现在每周两次跟着专业老师学身段,三年下来居然能完整演《贵妃醉酒》。
二、戏曲剧种选择指南
对于零基础成年人,黄梅戏堪称最佳入门选择。其唱腔如《天仙配》《女驸马》朗朗上口,表演贴近生活,安徽再芬黄梅剧团推出的白领训练营三个月就能登台演出片段。
越剧的吴侬软语自带治愈属性,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推出的越韵雅集课程,将水袖功与办公室肩颈放松结合,成为都市女性的新宠。若钟情古典文学,昆曲《牡丹亭》的唱词本身就是明代诗词课,苏州昆剧院开设的念白工作坊让学员在吟诵中感受汉语音韵之美。
三、碎片化时代的戏曲学习法
北京长安大戏院推出的午间一小时项目,白领们利用午休时间跟着名家学唱段。抖音戏曲打卡话题下,5.8万上班族分享利用通勤时间听名家录音、对照APP练习吐字归韵的心得。
苏州评弹团的线上教学别出心裁:将《白蛇传》拆解成80个3分钟短视频,像追剧一样学曲艺。更有戏曲主题的周末沉浸营,两天时间从妆发到表演完整体验,满足都市人的戏曲快闪需求。
在故宫文创推出戏曲脸谱咖啡拉花的今天,学戏曲不再是老年艺术。30岁开始,恰恰是理解戏曲的黄金年龄——有了人生阅历,才能读懂《四郎探母》的家国情怀,体会《锁麟囊》的命运跌宕。当你在KTV唱完《新贵妃醉酒》,不妨试试原版《贵妃醉酒》,或许会发现,那些穿越百年的唱腔里,藏着治愈现代焦虑的东方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