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岁如何学戏曲

三十而戏:谁说而立之年不能学戏曲?

我坐在戏校排练厅的硬木长凳上,手里攥着被汗水浸透的手帕。台上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们正在练习云手,动作行云流水,而我僵硬的手臂仿佛生了锈的机械臂。三十岁生日那天突然决定学戏曲时,绝没想到这份勇气会让我每周三晚上像个笨拙的提线木偶。但当我真正推开那扇雕花木门,才发现戏曲的世界远比想象中包容——这里既有垂髫小儿,也有白发票友,而30岁,恰是最适合开启戏曲人生的年纪。

一、破除年龄焦虑:戏曲不是青春的专利

在长安大戏院后台,我遇见了62岁才开始学程派青衣的张阿姨。她退休前是中学物理教师,现在每周雷打不动跟着剧团跑龙套。你看我这褶子脸能扮杜丽娘?她笑着指着眼角皱纹,可当我甩起水袖,我就是十六岁的闺门旦。京剧大师荀慧生40岁才形成独特的荀派风格,豫剧皇后常香玉60岁登台仍能唱得满堂彩。戏曲的韵味不在皮相,而在骨子里的气韵流转。

二、选对赛道比盲目努力更重要

昆曲的工尺谱看得人头晕目眩?不妨从评剧的通俗唱腔入门。黄梅戏《女驸马》的经典选段,在短视频平台有上万跟唱视频。川剧变脸虽酷炫,但更适合有武术底子的人尝试。建议新手从这三类入手:1.唱词易懂的越剧《红楼梦》选段;2.身段简洁的黄梅戏《天仙配》;3.念白生动的京剧《红娘》。北京戏迷李磊的案例很有说服力——他选择学习麒派老生,就因为周信芳的沙哑嗓音与他本嗓条件高度契合。

三、成年人的戏曲修炼手册

通勤路上别刷短视频了,把《锁麟囊》唱段当背景音乐循环。午休时对着办公室玻璃幕墙练眼神,下班后跟着直播课学兰花指。推荐几个宝藏资源:B站戏曲阿婆主每周三更新的身段分解教学;喜马拉雅《京剧声腔十二讲》音频课;抖音戏曲小姐姐的妆容教程。更别忘了线下的戏曲工作坊——国家大剧院每月都有开放日,上海逸夫舞台定期举办票友擂台赛。

上周彩排,我总算把卧鱼动作做得像那么回事了。虽然起身时差点闪了腰,但听到琴师那句有那个意思了,突然明白学戏和人生是相通的:重要的不是做到完美,而是在一板一眼中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。30岁开始学戏,恰似老茶遇滚水,越泡越有滋味。当你甩出人生第一个合格的水袖,会发现时光从未辜负有心人——戏曲这坛陈酿,什么时候开封都是好时候。

(后记:本文作者32岁开始学习程派京剧,现为某戏曲社团青衣演员,每周四晚在北京南锣鼓巷小剧场演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