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岁如何学戏曲舞蹈

三十岁零基础学戏:谁说而立之年不能舞出人生新台步?

三十岁骨头都硬了,还学什么身段!当我在市文化馆报名戏曲班时,前台老师傅这句玩笑话让我心头一紧。可当我推开排练厅的门,却看到几位银发学员正专注地练习云手,那流转的眼波分明带着少女的神韵。原来,在戏曲的方寸天地里,年龄从来不是枷锁,而是酝酿韵味的陈酒。

一、破茧:卸下年龄焦虑的厚重戏服

昆曲名家张继青25岁才正式学艺,却将杜丽娘的闺怨演活了六十载。戏曲讲究千斤念白四两唱,重在对人物气韵的揣摩。成年人丰富的人生阅历,恰是理解崔莺莺待月西厢的惆怅、穆桂英挂帅的英气的最佳养分。北京戏曲学院近年开设的成人工作坊中,35岁以上的学员占四成,他们用生活淬炼的感知力,往往比年轻学员更快抓住角色的神髓。

二、择器:找到与灵魂共振的戏曲密码

北方的朋友不妨从京剧的锵铿锣鼓切入,一板一眼的程式化动作更易掌握框架;江南水乡长大的可以选择昆曲,在缠绵笛声里寻找故乡的烟雨楼台。豫剧的泼辣、越剧的婉约、黄梅戏的明快,总有一款能唤醒血脉里的文化基因。笔者有位做会计的学员,偶然接触川剧变脸后,竟把财务报表分析出了红脸忠臣白脸奸的独特解读视角。

三、筑基:科学训练打破身体局限

每天清晨15分钟醒功:先以八段锦活络筋骨,再对镜练习提沉冲靠。将《霸王别姬》中虞姬的剑舞拆解为云手、踏步、抖腕三个基础动作循环练习。周末参加戏曲瑜伽工作坊,在单山膀体式中增强核心力量。某互联网高管学员独创会议间隙练台步法,利用碎片时间纠正了三十年外八字习惯。

四、搭台:构建专属戏曲生态圈

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开设的周末班,系统教学半年收费仅3800元。下载戏缘APP可获取梅派青衣李胜素的在线课程。更推荐加入本地票友社,笔者常去的琉璃厂京剧社里,银行行长与退休教师搭档唱《四郎探母》,这种跨界碰撞往往催生独特的艺术火花。

某日排练结束,文化馆老师傅看着我把水袖抛出十五道褶,忽然笑道:你这云手,倒有几分荀派的味道了。镜中三十岁的自己,眼波流转间依稀可见杜丽娘的影子。原来当我们卸下年龄的桎梏,每个转身都能在戏曲的长河里激起千年回响。此刻录音机里传来咿呀的胡琴声,不如就从明天开始,在晨光里画个青衣的吊眉吧。